寶貴石藝: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白色吊頂?shù)木喸煺?/h1>
2008-02-01 00:00
2008年1月13日,記者經過三次轉車來到位于昌平馬池口的北京寶貴石藝科技有限公司。
安德魯和張寶貴成了好朋友
張寶貴對《小康》說,北京寶貴石藝科技有限公司是專門從事再造石專利技術研發(fā)的民營科技企業(yè),最初,他帶領一群農村婦女白手起家。一群鋤地的手,一群捏窩頭的手搞起了雕塑,18年來越干越有影響。她們的雕塑有的進入了釣魚臺國賓館、有的進入了中國歷史博物館、有的進入了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大大小小的做了上千件,被近百個單位應用,有的還被中國美術館和世界銀行收藏。
他們不是學材料的,但在實踐中搞出了讓材料專家驚訝的發(fā)明。他們不是學工藝技術出身的,但邊摸索邊創(chuàng)新發(fā)明了一道工序成陰模的專利技術。他們沒上過建筑院校,但和許多建筑專家交上了朋友,從他們身上學到了結構、空間、體量等專業(yè)知識,使雕塑進入了建筑環(huán)境。
2004年2月20日國家大劇院總設計師安德魯在國家大劇院業(yè)主委員會、聯(lián)合承包體和監(jiān)理公司有關人員的陪同下考察了北京寶貴石藝科技有限公司,為未來的大劇院音樂廳尋找合適的吊頂。由于此前安德魯考察了多家中國公司但對他們的產品都不滿意,雖然其中很多是知名大公司。
“我們驕傲地向安德魯講‘如果選用GRC做浮雕,又要求用聚苯板直接做陽模,我們是最好的?!驳卖敽屯瑏淼娜硕夹α?,他們認可了,并要求盡快搞出一比一的樣板來?!?/FONT>
張寶貴對《小康》說:“當安德魯再一次來到我們公司,看到樣板后,興奮的摟住我,用拳頭敲打我的肩膀,他很滿意、很高興。”看得出來安德魯終于找到了可以實現(xiàn)音樂廳吊頂項目的合作者。
農民工攻克國家大劇院一道難題
音樂廳吊頂1300平方米,由164塊長3420mm寬2260mm標準板組成。164塊板的造型各不相同,起伏也有很大區(qū)別,最突出的部分480mm高。164塊的紋樣縱橫交錯變化萬千,像大海的波濤,像層層疊疊的山脈。這是掛在空中的抽象雕塑,能否表現(xiàn)出神韻是一個關鍵所在。
164塊板選擇水泥制作,通常的水泥制品比較厚比較重。音樂廳的吊頂板雖然波瀾壯闊,但是一定要薄,一定要輕,一定要結實,要確保安全。從傳統(tǒng)的鋼筋混凝土制品轉為玻璃纖維增強水泥制品,這是一種轉換,這種轉換是工程特征所需要的,也是現(xiàn)代科技進步可以保證的。
從2004年2月20日起,600個日日夜夜,寶貴公司沒有辜負大劇院的信任,在音樂廳吊頂項目上,自己先后投入100多萬搞研發(fā)。張寶貴說:“大量的專家不辭勞苦地幫助寶貴石藝,也心疼我們”。
“經過一次又一次試驗、送檢,到2005年底我們就具備了簽約條件?!?2005年11月2日,北京寶貴石藝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飯店與國家大劇院、北京城建上海建工香港建設聯(lián)合承包體共同舉行“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吊頂項目簽約儀式”。
[Page]
張寶貴在簽約儀式上說:“我們明白音樂廳吊頂項目是一種創(chuàng)新,從技術條件、模具制作、制品完成、質量監(jiān)控諸方面,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圓滿完成這項光榮的任務,我們一定會在質量、工期、安全諸方面不辱使命。在國家大劇院竣工那天,透過音樂廳吊頂項目所展現(xiàn)的應該是我們國家GRC行業(yè)的進步,掌握了特殊技能的工人農民可以在現(xiàn)代設計的實現(xiàn)過程中做出積極的貢獻?!?/FONT>
農民是最大的創(chuàng)造者
張寶貴出生在北京,但是他卻沒有離開過農村,他的一切都無法與農民割斷。1987年,他帶著自己的妻兒,從曾經插隊過的山西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北京。那時,他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然而,思念多年的故鄉(xiāng),并沒有給他多么熱情的懷抱。在北京,他既沒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也沒有進京的戶口,無論做什么,都是四處碰壁。他陷入了困境。
就在那時,曾任北京建材研究所所長的舅舅建議他,把水泥做成“石花”,用做陽臺的裝飾。一語點醒夢中人。
憑借著善于用聚苯板做模具的手藝和對做“石花”產品的朦朧想法,張寶貴來到了北京市昌平區(qū)(原昌平縣)西關外的一個農村,與當?shù)氐膸酌r村婦女建了一個村辦小廠。沒有資金,張寶貴看到昌平八家山上到處都是廢棄的石粉時,興奮了,廢石粉是垃圾,不要錢,但可以拿來再用。后來,在一次一次的實驗中,他們發(fā)現(xiàn)了把水泥、石渣和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固化之后再做處理可以產生近似石雕的效果,再加上特殊的制模技術,肌理變化會越來越豐富。從此建材界出現(xiàn)了一種新型的裝飾材——再造石裝飾品。石粉和水泥做雕塑這項技術于1992年被國家專利局授予發(fā)明專利權。
如今大劇院落成了,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吊頂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好評。張寶貴說:“但是這時候有些不懂的人就開始站出來講了,前幾天一位領導在接受中央臺的采訪時就說音樂廳的吊頂是專家用計算機怎么怎么做出來的。這純粹是不了解情況瞎說。那吊頂是我們農村婦女捏窩頭、鋤地的手一個一個做出來的!”
農民是一個國家創(chuàng)新力的實踐者。 “但是在我們的慣性思維中,看到好的東西、新創(chuàng)造一定是首先想到專家,而不是農民,底層的工作者。這在國家大劇院的事情上又是一個例子。這是一種偏見” 說到這兒時張寶貴十分激動。
張寶貴向我們一一介紹廠里的工人:鄭非,四川人,原來在國旗護衛(wèi)隊服役,退伍后在寶貴石藝公司工作,現(xiàn)在是車間主任。他在吊頂?shù)纳a過程中,都堅持自己噴漆;邱立安,寶貴石藝公司的農民,在廠里工作已經20多年了,9月份試演他被邀請過去看演出時,自己帶了望遠鏡過去,到了之后就拿著望遠鏡往天上看,當時人們都不理解,他說:“我是想看看原來安裝的時候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現(xiàn)在是不是都已經改過來了。”看完之后,他很滿意說都已經改過來了。
由于當時安德魯只是給了音樂廳吊頂?shù)男「澹糯髱资逗笠髾M向、縱向、高度上都不允許有超過1mm的偏差,工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自己發(fā)明了三維探測儀。“安德魯看了說,從我們這兒看到了奇跡,他的設計可以實現(xiàn)了!”張寶貴說。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